資本的介入角度 眾多上市公司紛紛入局PE,的確不差錢,但通過做好資本運作獲得增長,也並不是一件簡單事。
ofo可能是一個非常大泡沫,他可能有投放車的數據,但沒有正在運營的車的數據。原來用戶租一輛自行車,是店裏取店裏還,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可以做到隨地取隨地還,用戶借車與還車在便捷性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。
這種對公眾資源的占用容易被大家忽視,是因為現在的車子數量還不足夠多,對公共資源占用的負外部性還不明顯。一年之後,城市裏的人依舊沒有買自行車,卻把隨租隨停的共享單車當成了時尚。我在微信朋友圈裏發了一條感慨:感覺共享單車的最大問題是很難形成壟斷,因為進入的門檻比外賣、打車都要低。
會和互聯網金融有關係嗎?“我覺得這個更像是融資租賃。共享單車是不是共享“這些叫共享單車的並不是共享,他們實際上是租賃。
”——一個知道的秘密多的創業朋友。
滴滴並和優步後,已經有了阿裏、騰訊、百度,三大巨頭的投資,他有BAT之後再做一級的野心,對於這樣的野心,BAT顯然是不願意看到的,尤其是騰訊。2016年12月20日,博納影業宣布完成私有化後的首輪融資,規模20億元,投後估值150億元。
中概股私有化,常伴隨著這樣一個典型對話:“我們被嚴重低估所以退市”,“你們低價私有化是在坑投資人”。典型對話發生後,就可能出現道德輿論攻勢,比如聚美宣布私有化時遭到的投資人聲討,還可能出現訴訟維權風波,比如近日的博納影業被訴事件。
博納影業私有化估值約為8.8億美元,Maso基金認為博納的估值應是這個數字的4倍以上。與上述三家公司相比,博納影業的案例就有些“非典型”,因為其私有化價格13.7美元比上市發行價(8.5美元)高,且收到要約時並沒有類似前述案例的明顯股價暴跌行情,而且,為何是近日才起訴?有業內人士猜測,這可能與博納影業退市後完成的新一輪融資有關。
(作者:王傳一)